部落格

申訴專員公署報告指長者暫託服務使用率低:反思長者照顧新方向,建議改善並加強支援照顧者暫託服務

10月10日2025年

長者照顧現狀:從申訴專員公署報告看問題根源

近日,申訴專員公署就香港長者及殘疾人士暫託服務發表主動調查報告,揭示整體服務使用率長期偏低的問題。長者暫託使用率介乎 50% 60%,殘疾人士服務甚至只有 10% 20%,部分地區的使用率更低於 10%。這反映出現行公共照顧體系在實際運作上存在明顯斷層。

調查指出,多間服務單位要求申請人須親臨面見、進行額外體檢、提交繁複文件,甚至出現「揀客」與「自設關卡」的情況。對於需要即時支援的照顧者,這些行政障礙不僅令人卻步,亦令不少長者錯過及時支援的機會。

這份報告的核心訊息明確:香港的長者照顧模式必須轉型,從制度性等待,走向以「靈活、快捷、個人化」為導向的支援模式。而在這一過程中,專業私家看護服務與政府照顧政策的協作,正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方向。


一、私家看護服務崛起:填補公共照顧的空白

當公共護理體系因申請程序冗長、資源分配不均而導致需求錯配,許多家庭開始尋找更靈活與彈性的解決方案。這正是私家看護專業看護服務的重要價值所在。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站在這個轉變的前沿,致力提供涵蓋居家護理、術後護理、復康支援及長者陪伴的綜合私人看護方案。我們深信,每位長者都有不同的生活模式與醫療需要,因此服務設計必須以人為本,而非制度為本。

以下是名卓護幾項核心服務特色:

  1. 專業註冊護理團隊:由護士、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組成,持有香港認可資格,為客戶提供全天候支援。
  2. 個人化照顧計劃:無論是初期術後護理、長期慢病護理,或臨時暫託支援,均由專責顧問按個案定制方案。
  3. 靈活彈性時間安排:可選擇即日上門或延長駐守時間,協助家庭應對突發健康情況。
  4. 心理與社交支援:重視情緒關懷與精神陪伴,讓長者感受尊重、安全與被愛。

這些看似微小的細節,正是傳統院舍服務難以兼顧的部分。當我們談到「老人家照顧」,已不只是餵飯、洗身這麼簡單,而是整合身心靈三方面的長遠支援。


二、結合「社區及院舍照顧服務券」(CCSV):長者家庭的靈活選擇

香港政府推行的 「社區及院舍照顧服務券」計劃(Community Care Service Voucher for the Elderly, CCSV),旨在讓長者能彈性選擇合適服務提供者。例如,符合資格的長者可使用服務券支付日間護理中心、上門護理或暫託服務的部分費用,以減輕照顧壓力。

然而,許多家庭並不了解,他們其實可以在使用政府服務的同時,配合像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這類的私家看護服務,組合出「一半公營、一半自選」的靈活照顧配方。

這樣的混合模式(Hybrid Care Model)能有效解決三大痛點:

  1. 輪候時間長:當公營宿位或服務需要等待數月甚至數年時,私家看護可作臨時支援。
  2. 服務彈性不足:服務券未涵蓋的延伸時間或特定護理項目,可由私人看護補足。
  3. 家庭需求多變:部分長者只需短期看護(例如術後乳病護理),不被公營長期資助覆蓋,私家服務能填補這空間。


三、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以社區為本的整合護理理念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多年來深耕於香港看護市場,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專業守護、靈活支援」。我們的照顧理念不同於一般商業機構,而更接近一個「社區醫療伙伴」:

  • 長者看護與復康訓練並重:協助行動不便的老人家做日常伸展及肌肉訓練,減少跌倒風險。
  • 術後護理專業化:術後乳病康復或其他手術患者,皆可獲得家庭式護理支援。
  • 跨專業協作網絡:與醫療診所、復康中心及社區院舍合作,提供多層次照護連接。
  • 隨時支援的私家看護團隊:365日隨時出勤,即時應對照顧需求。

同時,我們積極協助家庭申請、了解及使用社區照顧服務券,確保經濟負擔不再是獲取優質照顧的障礙。

名卓護相信,照顧不應只有「標準服務」,而要能根據個別長者的健康狀況、家庭支援與生活習慣,靈活設計屬於自己的照顧路線圖。而這正是香港長者照顧模式轉型的關鍵。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結合 CCSV 社區券 資助租借輔助醫療設備 助長者急之所需

除了提供個人化的私家看護服務外,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更進一步推動「科技與照護融合」的新方向,透過政府的 CCSV 社區及院舍照顧服務券(Community Care Service Voucher 資助計劃,名卓護特別推出醫療設備租借服務,讓長者及家屬可靈活運用社區券資助來租用多款高品質的輔助醫療產品,減輕家庭經濟負擔,同時改善長者的生活質素與自理能力。

名卓護提供的輔助醫療設備租借服務涵蓋多個範疇,包括助行移動系列、電動護理床、壓傷/壓瘡預防床墊與坐墊、多功能照護輔具、復康運動器材等,全面支援 助生活、助行動、助照護 三大領域。這些設備均經專業護理顧問精選,確保安全性與實用性兼備,並由技術人員上門安裝調校,讓長者及家人安心使用。

更重要的是,名卓護的專業團隊不僅提供設備,亦會根據長者健康狀況與居家環境,給予個別化建議,協助家庭了解如何透過社區券(CCSV)靈活運用資源,配合私家看護服務,形成一個專業且經濟實惠的「全方位照顧方案」。這樣的整合性支援,讓長者在家中可安全復康、自在活動,同時享受科技與人本關懷並行的樂齡生活。

名卓護深信,「照護」並不只是一項服務,而是一份連結專業、政府支援與家庭愛心的使命。我們將繼續透過創新與跨界合作,推動更多CCSV 社區券資助的輔具租借與私家看護結合方案,讓每一位長者都能以尊嚴與舒適的方式安享晚年。

五、從政策角度看:多元照顧才是未來趨勢

香港人口老化步伐快速,據政府統計處預計,至 2039 年,65 歲或以上長者將佔總人口 逾三分之一。單靠政府宿位與傳統院舍,已難以滿足不斷上升的需求。因此,政策方向正逐步轉向「共融照顧生態」:

  1. 政府:制定支援框架與服務券
    提供資助與監管,鼓勵私營及社區單位參與長者照顧。
  2. 非政府組織:建立區域網絡與轉介平台
    提供資訊、教育與顧問服務,提升公眾照顧意識。
  3. 私營護理品牌(如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提供高質量、「即需即用」的專業看護,協助政府達成長者在地安老目標。

這種公私協作結構,使長者及其家人可以靈活選擇不同層級的看護服務,例如:

  • 服務券支付部分費用,同時聘請私家看護作專項支援;
  • 或短期使用名卓護的上門看護服務,再轉介至日間中心;
  • 甚至在復康後,繼續由私人看護陪伴日常生活。

這種彈性組合的照顧模式,能真正讓「安老在社區」從口號走向實踐。


六、從暫託到永續:香港長者照顧的未來願景

若說申訴專員公署的報告揭示了問題核心,那麼 名卓護的實踐模型 便是可能的解答方向。

未來的香港長者照顧,應該具備以下五大元素:

  1. 制度靈活性:簡化行政申請,減少「多重關卡」。
  2. 跨界合作:社署、私營機構、NGO 之間建立轉介與資訊共享。
  3. 家庭支援中心化:照顧者不再孤立無援。
  4. 科技輔助監察:透過遠程醫療及健康監測設備,確保安全。
  5. 人民關懷導向:每位長者都被視為有尊嚴、有選擇權的獨立個體。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將持續以專業及誠懇,結合社區照顧政策與私營靈活服務,打造出真正符合香港社會現實的「貼地看護新模式」。


讓專業看護走進每個家,讓每位長者都能安心安老

當社會討論暫託服務低使用率的問題時,我們不應僅止於數據批評,而是該看見背後的結構性需求。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以實際行動展示:當私家看護、看護服務與政府的社區及院舍照顧服務券政策相結合,能為照顧者與長者帶來更即時、可負擔、可持續的選擇。


電話:

(852) 22738288 / 55882680

傳真:

(852) 28902713

電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