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落格

糖尿腳的前哨戰,血糖出了問題 -5大足部徵兆提醒及早發現隱藏危機

10月06日2025年

在香港,糖尿病被譽為「都市病」之一,隨著人口老化與生活型態改變,患者人數持續上升。根據香港糖尿聯會的數據,本港約有 10 人當中就有 1 人受糖尿病困擾,而與糖尿病相關的併發症更成為公共健康挑戰。
在眾多併發症中,糖尿腳(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是一個常被忽略,卻影響深遠的問題。對很多患者來說,初期可能只是輕微的腳麻、乾癢,甚至是一個小小不易癒合的傷口,但若忽視,傷口可能惡化成壞疽導致截肢,甚至威脅性命。
對於患病者及其家庭而言,如何及早識別糖尿腳(糖尿病足)的徵兆、如何正確進行 居家照護,以及如何在嚴重情況下獲得 長期照護 支援,都是不可或缺的健康課題。而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所提供的一站式專業護理服務,正是針對這些需求而設計,協助患者安心面對病程。




糖尿腳(糖尿病足)三大成因:為何雙腳特別容易出問題?

糖尿腳(糖尿病足)之所以高發,主要與以下三大生理變化密切相關:

  1. 神經病變
    長期高血糖會破壞周邊神經,導致腳部感覺遲鈍。即便腳上出現傷口,患者也可能「無痛無覺」,錯過最佳處理時機。
  2. 血管病變
    血糖失控會導致動脈硬化,血流量不足,令足部組織缺氧。傷口癒合慢、皮膚乾燥龜裂、指甲異常等問題隨之發生。
  3. 感染與壓力
    在免疫力低下狀態下,小小傷口也可能成為細菌孳生的溫床,加上步行或鞋襪摩擦形成的壓力點,極易惡化為 壓傷 或深層潰瘍。

根據香港醫院管理局的臨床回顧數據,約四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有足部併發症,其中 5% 15% 需面對截肢手術,數字相當驚人。


盤點 5 種「腳部警號」:一不小心可能是糖尿腳(糖尿病足)

為了協助市民及早警覺,以下五大症狀若持續出現,便需提高警覺,並考慮尋求專業護理協助:

1. 雙腳刺麻、麻木感 —— 周邊神經病變的信號

患者常形容腳趾好像穿著厚襪套,即使搔癢也「搔不到點」,又或腳底出現灼熱與電擊感。這代表神經傳導異常,須小心觀察。

2. 傷口久未癒合、足部冰冷 —— 血液循環問題

若小傷口經數週仍紅腫不癒,或者經常感到足部冰冷,便是血流不足的警告。這情況下傷口一旦感染,恐迅速惡化。

3. 足部長繭、變形、拇趾外翻 —— 壓力及運動神經因素

壓力集中在局部部位會生成厚繭,嚴重時導致潰瘍;運動神經病變還可能導致肌肉萎縮,進一步加劇足部變形。

4. 間歇性跛行 —— 下肢缺氧

只要一走路或上斜坡就小腿酸痛,休息後才緩解,這是動脈供血不足的典型症狀。忽略的話,步行距離將愈來愈短。

5. 皮膚乾癢、脫屑、龜裂 —— 危險入口

乾燥龜裂的皮膚容易成為細菌入侵的入口。糖尿病患者出現這些情況尤其需要日常保濕護理,否則小裂縫也能引起蜂窩組織炎。


香港患者的挑戰:醫療資源與日常照護之間的落差

雖然香港的醫院對糖尿病治療有完善的指引,但對於大量患者而言,真正的挑戰並非只是在醫院診症,而是 如何在家中持續照護

  1. 時間和知識不足
    家屬往往沒有受過醫護訓練,不清楚如何檢查傷口、換藥或辨識潛在的壞疽徵兆。
  2. 長者照護壓力
    香港是全球最長壽地區之一,但與此同時,長者慢性病盛行,特別是長期糖尿病患者,需要持續的 長期照護 安排。
  3. 居家環境風險
    狹窄的居住空間、潮濕環境、不合適的鞋襪,都會增加病變風險。

因此,若沒有專業護理支援,糖尿腳(糖尿病足)患者常在發現嚴重感染時才匆匆入院,錯失早期干預的機會。


何時應尋求專科護士的協助?

很多糖尿病患者與家屬,往往會誤以為「腳有小問題可以自己處理」,例如自行買藥膏塗抹、或自行剪繭、修剪灰指甲,但這樣做反而可能延遲治療,甚至導致細菌入侵。其實,有些情況一旦出現,就應該 立即尋求專科護士,特別是傷口護理護士的專業協助

  1. 持續麻痺或疼痛
    • 若雙腳長期麻木、刺痛或電擊感明顯,表示周邊神經可能受損。此時需護理師協助進行評估,並適時轉介專科醫師,以免惡化成無感傷口。
  2. 傷口久未癒合
    • 一般小傷口應於 1 至 2 週內逐步癒合。若已超過 2 週仍紅腫、滲液或未見好轉,極可能是血液循環或感染問題,必須由專科護士進行換藥與傷口護理。
  3. 皮膚顏色改變
    • 包括腳趾或足背出現 發紫、發黑、蒼白 等異常情況,這往往是組織缺氧或壞死的徵兆,需要馬上處理,否則截肢風險大增。
  4. 有惡臭或滲液分泌
    • 傷口若伴隨異味、膿液或血水滲出,代表感染已經加劇,此時必須讓專科護士操作正確換藥技巧,避免感染擴散。
  5. 反覆灰甲或難以自行修剪指甲
    • 糖尿病患者因循環差,灰甲或指甲過厚情況常見。若患者或家屬自行處理,很容易剪傷皮膚,造成開放性傷口。這時應交由專業護理師協助修護。
  6. 壓傷風險或已經出現
    • 若患者因臥床或行動受限導致足跟或腳趾紅腫、起泡或破皮,就需立即請專科護士協助護理,並提供合適的減壓護理建議。

總結來說,只要發現足部出現 「持續異常、不容易痊癒、顏色變化或感染迹象」,就應第一時間尋求專科護士協助。專科護士具備臨床評估能力,能提供傷口護理與合適的醫療建議,有效減少因拖延而導致的嚴重後果。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居家照護與長期照護的橋樑

面對上述難題,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作為香港專業護理服務平台,提供從基層篩查、居家護理到長期照護的一站式方案,能有效填補醫療與家庭之間的照護缺口。

1. 居家照護:將醫護專業帶回家

l 傷口護理與換藥:針對糖尿腳(糖尿病足)傷口,護理團隊能定期上門清理、換藥,避免小傷口惡化成壞疽。

l 皮膚及指甲管理:專業護理師協助修剪指甲、護理乾裂皮膚,減少自我修剪帶來的風險。

l 血糖與血壓監測:居家定期監控,能隨時追蹤病情變化。

2. 長期照護:慢性病管理的全方位支援

l 個人化照護計劃:結合護理師與營養師,為每位患者定制飲食、運動、藥物管理及足部護理計劃。

l 減壓護理床墊與輔助工具:預防壓傷發生,提升生活舒適度。

l 跨專業合作:護理師與營養師、物理治療師配合,幫助患者改善下肢血液循環,增強運動能力。

3. 家屬教育與心理支持

l   護理師除了照顧患者,還會教育家屬如何進行日常檢查與護理,減輕照護焦慮。

l   為面臨截肢風險或長期臥床的患者提供心理支援,讓家庭更具信心應對未來。


糖尿腳(糖尿病足)的日常護理守則:居家自我管理指南

除了專業服務,患者與家屬在家中可遵循以下原則:

  1. 每日檢查雙腳:觀察有無紅腫、破皮、異味或長繭。
  2. 保持清潔保濕:用溫水洗腳後,立即擦乾並塗抹潤膚乳液。
  3. 穿著合適鞋襪:避免夾腳拖鞋或尖頭鞋,襪子應透氣不緊繃。
  4. 避免赤腳行走:家庭地板碎石、尖物都可能造成隱性傷口。
  5. 控制血糖:良好的血糖控制是所有護理的基礎。

這些日常習慣看似簡單,卻能顯著減少糖尿腳(糖尿病足)惡化風險。


為什麼要及早選擇專業居家照護服務?

很多家庭往往在情況「惡化」後,才尋求護理支援。但其實,及早引入 居家照護 的好處包括:

l 降低住院率與截肢風險

l 減輕家屬壓力

l 保障患者生活品質與行動能力

l 持續性監測,避免復發

特別是對於存在 壓傷糖尿腳(糖尿病足)潰瘍 風險的長者,專業護理介入更是關鍵。


從足部小事守護大健康

糖尿病是一場持久的健康挑戰,而「足部」正是最容易顯示血糖控制狀況的地方。從刺麻、冰冷、龜裂到久治不癒的傷口,都是身體向我們發出的「警號」。

若能及早察覺,並結合 長期照護居家照護 的專業協助,患者不僅能避免截肢風險,更能保持應有的生活質素。

名卓護 Nu Pro Nurse Centre 正是香港社區當中提供專業護理的橋樑,無論是糖尿腳(糖尿病足)、壓傷、還是其他慢性病長期照護需要,都能給予患者與家屬堅實支持。

照護不僅是醫學,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從一雙腳的細節開始,我們其實正在守護整個生命的完整。


電話:

(852) 22738288 / 55882680

傳真:

(852) 28902713

電郵: